新华社福州5月5日电(记者周义)“在网上和粉丝赏兰花、聊兰花,一来二去,顾客越来越多。”在福建漳州的直播间内,台湾农民许传辉一早就摆上几盆兰花,开始“带货”。
“大陆兰花市场规模大,我和好友在这里养兰、卖兰、搞直播,规模越做越大。”经营“青心兰园”的许传辉在台湾养兰多年,去年注意到大陆电商直播市场火爆,与好友一拍即合,在漳州南靖建了3间直播间,实现兰花种植、销售、物流一条龙服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1日,在福建漳州,台农许传辉在“青心兰园”里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早在1993年,南靖便迎来一批养兰台商。时隔30年,在两岸兰友共同努力下,南靖铺就了一条助农增收的致富路,成为两岸农业合作互利共赢的缩影。
走进南靖县“瑞德兰园”,各式各样的兰花映入眼帘,散发淡淡清香。台农张德胥和妻子在温室里悉心打理兰花盆栽,不时为远道而来的顾客介绍新品种。
“从小受父亲熏陶,我成了一个‘兰痴’,这个兰园承载了我们两代人的梦想。”张德胥说,他父亲是首批到南靖种兰的台农之一,引进岛内兰花品种和种植技术,并创办这个兰园。
“以前南靖种兰,因为土质不利于根系透气,成活率低。台农种兰用碎木屑和鹅卵石,易生根、发芽,这种技术迅速普及。”张德胥说,台商还带来先进的组培技术和100多种兰花新品种,帮助南靖兰花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为何选在南靖种兰?张德胥说,南靖自古就是兰花产地,有浓厚种兰氛围,靖台两地相近的语言、风俗、生活习惯也让他倍感亲切,快速融入。
3月1日,在福建省南靖县“瑞德兰园”,台农张德胥(左)向客人介绍兰花品种。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大陆支持台商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例如盖大棚、翻新设备、购买农机等都有50%的成本补助。如今,张德胥的种兰规模已达十万盆。
“符合条件的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可依法依规申请相关涉农补助资金支持”“支持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参与各类线上线下农产品订货会、对接会,拓展大陆内销市场”……2021年,大陆出台“农林22条措施”,带来许多利好,让张德胥的养兰事业有了更多支持和保障,底气和信心愈来愈足。
历经几十载,老一辈台农扎根这片沃土,新一代台湾兰农接续努力,来到南靖深耕兰花产业。如今,南靖兰花台企已有30余家,年产值1亿多元。
近年来,南靖组织域内台湾兰花电商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帮助突破销售瓶颈。目前,当地已建立兰花专业网络营销队伍200多支,全年网络销售总额逾10亿元。
“在直播间广会兰友,让兰花走出深闺天下识,由小众变大众,打开普通消费者的市场。”许传辉说,两小时直播通常能卖6000多元,去年全年销售额约200万元。
如今,南靖被誉为“兰花之乡”,已成为大陆规模最大的兰花集散地之一。“南靖县已有兰花种植户2800多户,拥有1000多个品种,年产9000多万株,年创产值28.96亿元,两岸合作促进了兰花规模化种植发展。”漳州市林业局花卉科负责人王进玉说。
兰花线下产业集聚逐步向线上优势产业集群拓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两岸兰农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携手深耕大陆广阔市场,催生了一个“美丽”的产业。“养兰就是养心,我要推广兰文化,让兰花成为更多两岸人民交流的媒介。”张德胥说,这是他对未来的美好心愿。
X 关闭
-
重点聚焦!根植“沃土” 创新“触网”——在闽台农用兰花铺就乡村致富路
新华社福州5月5日电(记者周义)“在网上和粉丝赏兰花、聊兰花,一来二去,顾客越来越多。”在福建漳州的直
-
科思股份(300856.SZ):PO产线还在建设中,预计今年6月份可以试生产,部分大客户的认证已基本完成|当前报道
格隆汇5月6日丨科思股份于2023年4月26日召开电话会议,就“二氧化钛、PO项目进展情况。”,公司回复称,公
-
微速讯: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北京站来了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志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于5月7日(周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为高校毕业
-
荔波县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Ⅲ/较重】【2023-05-06】
荔波县气象台5月6日8时35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我县小七孔、朝阳、玉屏、甲良等乡镇将发生
-
成都天府新区123亩科研混合工业用地1.54亿元完成出让|当前短讯
观点网讯:5月5日,凤栖创造(四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底价1 54亿元竞得四川天府新区约123亩科研混合工业用